本文由京師澳真編輯整理,標題為“家庭教育模型教你如何帶娃”,關鍵字為“家庭教育”供您參考。關于早教和加盟知識文章眾多,都為投資早教人士做參考,如果想要瀏覽更多相關文章,可以關注獲取最新內容
幼兒園是一生求學生涯的開始,但是否足夠美好,關鍵在父母。處理得當,不僅能給孩子帶來一生難忘的回憶和難得的成長機會,還可能會多幾個專業幫手—老師。百萬粉絲級公眾號“大J小D”創始人、“在家早教三部曲”育兒暢銷書作家大J在近期舉辦的《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》新書分享會上,將自己的經驗總結成9個字:成長型家庭教育模型。
這幾個字乍看讓人一頭霧水,細究卻包羅萬象,因為它沒有將目光放在了養育的思維方式上,而非應對問題的一招一式。
想知道孩子怎么了,先從理解開始
很多孩子都有不愿意上學的情緒,大部分媽媽的應對方法無外乎三種:鼓勵,“你可以的,你是大孩子了”;講道理,“學??梢越坏胶门笥?,可以學到新知識”;還有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辦的,“看到她難過,我也好難過”。
無論哪種方式,潛臺詞似乎都是不想上學是不對的。大J女兒的幼兒園園長卻認為,孩子不愿上學跟成年人不想上班是一樣的,要求這些才3、4歲的孩子一開始就熱愛上學未免過于苛刻。
由此,大J領悟到,對待孩子的“厭學”現象,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矯正自己心態,全然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。然后再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這一問題。
當孩子說自己不想去幼兒園,不要急于下判斷,而是俯下身多問一句為什么。因為,孩子簡單的一句“我不想去幼兒園”,背后傳遞也許就是他們目前遇到的困境:可能是社交能力不足,其他孩子不和她玩;也可能是她玩耍能力不如其他孩子讓她沮喪了;還可能是老師忽略了她,她覺得沒受到足夠關注等等。
這些細微的,卻異常重要的“小事”,都需要父母耐心地去探詢。而這一小步的改變,最終指向是父母的思維方式。
大J提出的成長型家庭教育模型包含了三個方面,親子關系、家庭生態和父母重建。在父母重建這一維度,大J強調,身為父母,首先要放下身份的執念,保持開放的心態,這樣才能打破自己的認知局限,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給予的安全感。
在學校里,改變思維方式還適用于和老師的關系。
很多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都時不時崩潰發飆,卻要求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特別關照,并且常常是指責和命令的語氣。或者完全相反,老師說自己的孩子變現不好,家長要么辯解要么道歉。
很多父母都忘了,老師是自己的盟友,而不是對手,與老師的溝通是為了給孩子最適合的養育方式,讓不是互相指責。如果我們能把“為什么你不這樣做”變成“我可以做什么”,孩子感受到的會是更多且更穩定的關愛。
解決問題三部曲,建立和孩子的親密連接
問題找到了,那該如何解決呢?大J的做法是,先喚醒孩子自己的力量,后求助老師,前兩個都不行就需要重新考慮當下的選擇。
以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為例,父母要做的第一步是由內至外,喚醒孩子“我可以”的力量。
大部分孩子之前一定都經歷過“一開始不想做,后來做成功”的情況,比如不愛玩某個玩具,總是玩不好,后來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了。所以當再遇到此類事時,父母可以提醒孩子過去的經歷,讓孩子意識到,自己其實有能力也有工具去克服這個階段的困難。
在大J的成長型家庭教育模型里,這一方法對應的是親子關系維度。大J把親子關系分為三個部分,領航、護航、并航。當孩子進入幼兒園,逐漸有了更為多元的社會關系后,一般會進入護航階段,這時,父母要做的就是多讓孩子自己獨立做到,并多聽孩子的想法,而不要急于把父母認為對的告訴孩子。如果把孩子比喻成即將破殼準備接受風雨洗禮的小雞,護航階段就是孩子從內至外的一次成長的跨越。
此外,父母還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。從孩子上學第一天開始,父母和老師就是擁有共同目標的伙伴。找老師去了解情況,更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情緒背后的原因。
在應對孩子的問題上,如果以上兩個方法都失效,父母就需要重新考慮,自己為孩子選擇的幼兒園是否真的合適。“我們有時也要相信自己當父母的直覺,因為我們比任何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,我們更清楚孩子哪些表現就是超出正常范圍了,這時就不能只是一味堅持育兒道理了”大J說。
家園共育,拓寬孩子的養育邊界
養育孩子不是爸爸或媽媽一個人的事,而是全家人的責任,等孩子上學后,還有老師和學校的責任。所以進入幼兒園,父母就要考慮擴大孩子的教育生態圈,給孩子提供更健康的培育土壤。
在成長型家庭教育模型里,大J特別提到了家庭生態這一概念,就是說,父母要從“孩子第一”的視角轉換為“關系第一”,從蒙住孩子的眼睛,捂住孩子的耳朵,到打造和諧的氛圍,提供一個健康有愛的環境。
就比如,想讓孩子愿意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,就要有意識地把家變成每個成員都愿意隨時隨地分享的地方。有了這樣的親密連接,孩子自然而然會主動分享。
延伸到學校也是如此。父母和老師有時意見不一是很正常的。但無論雙方的意見是什么,父母和老師的目的都是一致的,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。有成長型思維方式的父母會把這個當成一個契機,更好地了解老師,也讓老師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。
這時就需要良好的溝通技巧,化對立為合作。大J建議,在和老師溝通時首先要相信并且尊重老師的專業性,其次著重表達事實,而非觀點,例如,用“我觀察到……”的句式代替“我認為……”的句式。
這樣溝通后,也許最終解決方案并不是父母期望的那樣,但也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特點。了解越多,老師今后就更能對癥下藥。
無論是父母之間的關系,還是父母和老師的關系,當父母把關注點放在關系上,而不是孩子身上,就是在打開養育孩子的視野,唯有這樣,才能培養出大格局的孩子。
其實,不管是上幼兒園,還是剛開始學走路、吃飯、說第一聲“爸爸媽媽”,大J發現,所有的培養方式最終指向的還是思維模式,不然任何養育都會因為刻意而顯得辛苦。
而大部分父母更需要的,不是方法,而是思維方式的轉變。作為中美融合式家庭早教成功實踐者,成長型家庭教育引領者,成長型家庭教育模式就是大J給出的建議和答案。
原文鏈接:家庭教育模型教你如何帶娃
您也可以查詢相關Tags: 家庭教育
以上就是關于家庭教育模型教你如何帶娃的全部內容,京師澳真會繼續更新家庭教育相關的文章,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關注京師澳真早教加盟網站,獲取最近資訊,也可以繼續瀏覽本站其他內容
- 小班幼兒的故事教學方法 如何給幼兒講故事
-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如何培養優秀老師
- 幼兒園老師最怕孩子出這些狀況?。ㄞD給家長)
- 幼兒教師教學技巧 教學有什么技巧
- 幼兒園小班英語教案設計:Who are you ?
- 帶班老師如何管理班級 幼兒園班級管理
-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設計:好孩子自己走
- 孩子越來越聰明了?最新的科學研究告訴你
-
孩子在幼兒園受“欺負”,家長應如何“...
2019-10-29幼兒園的孩子由于對交往方面認知的不成熟,有時會出現被欺負或者欺負別人的情況,那面對孩子間的這種問題,老師和家長應該怎么處理呢?
-
教育部發通知了,事關所有適齡入園兒童...
2019-05-23教育部發通知了,事關所有適齡入園兒童,解決了家長的3個難題 對家有適齡入園兒童的家長來說,如何讓孩子順利入園是一件令人焦慮的
-
寶寶入園一般要哭鬧多久老師都是怎么處理的
2019-05-09寶寶入園一般要哭鬧多久老師都是怎么處理的 在每年的開學初,都會迎來一些新入園的寶寶。這時對于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,也是一次不小
-
寶寶不愛去幼兒園家長應該怎么辦?有啥方...
2019-04-12說起上幼兒園幾乎是每個孩子和家長都頭疼的話題,無論是剛開始入園,還是入園半年之后,或者是每個周一,每次的入園就像一個大作戰,孩
-
幼兒集體親子游戲十三則 幼兒園親子游...
2018-11-05公園廣場版 游戲一 連體人 游戲目的: 訓練幼兒方向感,鍛煉幼兒后退走的能力,同時讓父母和幼兒在親子互動中感受到游戲的別
-
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玩的親子游戲
2018-11-05游戲1 我是好駕駛 讓孩子在趣味的游戲中,區分走與跑的不同,在快與慢的節奏中,學習掌控自己的肌肉。適合年齡:2-4歲 準備道具